星辰公益 | 跨越2000公里!星能资产助力麦田基金会展开镇江研学爱心活动
11月20日,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淌塘中学麦禾班的学生,在星能资产支持的镇江麦田慈善基金会的爱心人士资助下,展开了一项为期七天的研学活动。孩子们离开家乡,开拓眼界,深度体验不一样的镇江文化。
他们来自遥远的四川凉山,他们是一群充满好奇和渴望的山区学生,受镇江麦田慈善基金会邀请,这些孩子们走出大山,来到镇江,感受外面的世界和不一样的风景。
此次为期七天的研学活动,他们将先后前往焦山、北固山、西津渡、镇江博物馆、镇江规划展示馆、镇江航空教育小镇等地,了解镇江的方方面面,也会与持续多年资助他们的助学人现场见面,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表达感谢、感激之情。
“我们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到镇江这座美丽的城市!”21日上午,焦山景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他们是远在2300多公里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淌塘中学麦禾班的学生和老师。
这些学生都是镇江麦田慈善基金会爱心人士资助的山区学子,他们穿着统一的校服,背着的背包里,是爱心人士提前准备的水果、零食、药品、学习用品、行程表等物品。基金会志愿者朱霞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是先从淌塘出发,乘坐汽车前往昆明,由昆明坐飞机20日下午3点多到达南京,最后乘大巴来到镇江,“孩子们一路上都很兴奋,走出了大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在焦山碑林博物馆,同学们跟着解说员了解这里的石刻文化、镇江历史。御碑亭旁的一处展厅,陈列着一幅《宋代禹迹图》,大家在这幅古地图上,寻找淌塘中学、镇江的位置,纷纷感慨这个距离真是遥远。“第一次出远门,真的长见识了,镇江风景美丽,历史悠久,家乡都是连绵的大山,与江南的风景很不相同,我第一次看到长江,感觉非常开阔……”彝族学生鲁国聪兴奋地说。
同学们还详细参观了碑林博物馆镇馆之宝《瘗鹤铭》、抗英古炮台。在去往江边栈道的路上,彝族女学生海鑫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碑刻,一路上,也看到了很多没见过的东西,家乡和镇江现在的气候差不多,但镇江高楼大厦更多。”她告诉记者,自己走得快的话,从家到学校需要1-2小时,这次回去要把所见所闻,分享给没有来的同学。
记者提前查询了相关资料,淌塘中学距凉山州会东县县城74公里,是一所农村单设初级中学,建校于1978年,淌塘镇、老君滩乡的初中学生在校就读。两位带队老师,道德与法治老师朱兴莲,2023年9月入职,英语老师李学莹2020年9月入职,她们都是当地人,在绵阳和南充上的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家乡学校,教书育人。
李学莹表示,非常感谢镇江麦田基金会“麦禾”项目对学校和学生的支持,几年来,让很多孩子提前走出大山,见识外面的世界,“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是家里经济困难,有的因为种种原因家庭并不完整,或者跟着祖辈生活,他们大多有些自卑,有的刚来学校时,不与人交流,不和老师、同学说话。”通过“麦禾”项目,两边的交流、往来,让很多学生变得自信起来,开朗了许多。
结束焦山的行程后,同学们前往西津渡街区,感受古街氛围,参观了镇江博物馆、英领事馆旧址。21日下午,同学们在镇江规划展示馆,了解了镇江城市发展的过程和未来规划,又前往镇江航空教育小镇参观,了解我市的航空产业发展。
22日,他们会前往镇江实验学校,分散到4个班级,随堂听课,感受镇江的教育氛围。在镇期间,同学们还将参与制作非遗漆扇,参观北固山景区等行程活动。
记者了解到,2017年开始至今,镇江麦田志愿者团队以自主项目的方式在凉山州会东县淌塘中学连续建立了八个麦禾班。经过几年的运作,麦禾班项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班级在学校同年级中成绩名列前茅,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升入普通高中。
今年夏天,麦田基金会的7名志愿者前往会东县淌塘中学进行实地走访。志愿者冷萌萌告诉记者,走访团队提前做好走访准备工作。通过与会东当地、往年走访志愿者的沟通,明确路线行程、天气信息,提前对接航班和司机,确保能够按时抵达淌塘中学参加培训、走访。“我们是7月14日早晨出发,途中飞机3小时、车程约6小时。到达淌塘中学已经是晚8点……”
7月15日,走访团队分成13个小组,分别由淌塘中学老师带领进行走访,共计走访80户家庭,每组走访5-7户。冷萌萌说:“由于当天出现阵雨天气,山路行程时间也较长,少数受访家庭甚至需要徒步1小时左右才能到达,所以大部分走访小组直至下午5点左右才完成全部走访任务,还有部分家庭,因为有塌方断路情况,我们只能采用电话访谈。”
走访团队对受访家庭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地学生上学困难的原因首先是交通不便,尽管多年来,国家在四川凉山州投入人力物力,交通状况已经得到大幅改善,但孩子们上学的通勤时间仍然要2-3个小时,再远的单程甚至要3个小时,山路居多,且滑坡、落石、塌方也是时常发生。
走访还发现,当地家庭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农作物受气候影响,收入波动较大。同时,部分家庭养育子女较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收入不多且不稳定的情况下,养育子女、供子女上学就成为难题。
镇江麦田慈善基金会“麦禾班”项目负责人“白乙然”介绍说,基金会前身是麦田义工服务社,于2015年4月注册,2018年9月后更名为麦田慈善基金会。“2016年,镇江5名志愿者参加了凉山会理县太平中学麦苗班的走访活动,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会东县淌塘中学学生的条件比会理县更差,回来之后对淌塘当地的情况进行了更多的梳理和调研,决定在淌塘中学建立麦禾班。”
“白乙然”表示,“麦禾班”就是把同一个县(乡)、同一个年级的山区贫困学生集中在同一个学校,成立一个全方面被镇江麦田基金会资助的班级。在资助特困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双方紧密联系,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将文化课教育和第二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地方特色开展项目,为麦禾班学生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通过初中三年的深度教育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发展空间。
经过这些年的运作,“麦禾班”项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从2017年至今受资助的学生已经达到470人,其中“麦禾班”淌塘中学2018级3班的16名毕业生,今年分别考入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湖北医药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
几年来,镇江麦田慈善基金会参与“麦禾班”项目资助的各界爱心人士约450人,或以个人名义,或以单位名义,帮扶一名或多名山区学子。目前,已累计捐赠资金180余万元。基金会先后邀请50名学生走出大山,来镇江研学。同时,还分批组织近百人次志愿者和资助人前往凉山淌塘,开展实地考察、走访,参加麦禾班的开班仪式、毕业典礼等活动,共同见证了麦禾班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