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的市场化红利——从通用机械的国产替代到国企混改机遇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工业体系更加健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业大国。在我国,工业起到了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国制造业能力凸显的前提,必定伴随着生产工具的先进化。
但在改革开放后,各工业生产环节中的通用机械国产化率并未能随着蓬勃的经济发展快速提高,在国内需求大增与防范外部限制的双重推动下,提高通用机械尤其是大宗商品工业生产用通用机械的国产替代速度成为了我国重要战略,而这一战略的实施必然要通过国有企业完成,而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辽宁则永担重任,先后涌现了沈阳机床、沈阳重工、沈鼓等一批优秀的国之重器研发生产企业。
通用机械为何如此重要?我国为何要在这一领域大做文章?我们以化工行业的最重要商品——乙烯所需的生产设备为例。一般而言,石油化工产业链可分为炼油和化工两个大环节,其中,乙烯产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同时乙烯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其生产规模、产量和技术标志着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同时,对石油化工的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然而在沈鼓集团1998年设计生产第一台国产乙烯离心压缩机之前,我国在这一设备领域只能依靠进口,每年在该类设备上的进口金额高达50亿元。
发达国家的炼化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较早,技术比较先进。目前全球石油化工设备产业已形成美、亚、欧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三个地区炼油化工专用设备行业发展较快,典型企业代表为美国ABB鲁玛斯公司、绍尔集团、德国鲁奇集团和日本制钢所株式会社。而在我国,具备乙烯“三机”设计生产能力的企业仅有沈鼓与陕鼓两家国企,而100万吨级别以上的大型乙烯“三机”实际生产能力的只有沈鼓一家(目前具备180万吨设计制造能力),可以说在这一领域,沈鼓已经成为了可以与境外企业掰手腕的国之砝码。
根据C. Barnes & Co.的报告,2016年以来全球炼油化工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稳步上升,从2016年全球市场4025.80百万美元增长至2021年5836.60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71%。2022年、2023年预计全球炼油化工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为6176.40百万美元、6526.10百万美元。
我国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炼化设备制造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分支,其关键核心设备是各类重型、大型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煤化工、核能等领域。随着国内炼油化工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加快了行业进口替代,另一方面加快了产品出口。截至目前,沈鼓与陕鼓两大企业都已走出国门,行销海外。
另一方面,能源作为工业进程当中无法跳脱的一个核心问题,从我国资源禀赋的角度上出发,“多煤少油贫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多以煤电为主的发电模式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双碳背景下,绿色能源的逐步替换必定是大势所趋,风能、光能、储能的系统化配置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共识。
储能根据技术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形式和化学形式。物理储能方面,根据储存能量的形式分为热能、机械能和电磁能。其中,抽水储能原理较为简单、目前技术成熟度最高;空气储能具有储能容量大、周期长、系统效率高、运行寿命长等优点,是非常适用于长时储能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之一。
相比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介于抽蓄及锂电之间的大规模长时储能,压储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相比抽水蓄能5-6年的建设周期及地域条件的限制,压缩空气储能建设周期短(2年)、不明显受地域限制,但成本略高,效率略低。
空气储能:从装机规模来看,2000-2021年,空气储能累计装机在全球位居第四位,在国内位居第五位,国内占比(0.40%)高于全球占比(0.28%),相比于2020年(全球占比0.20%、国内占比0.03%),空气储能累计装机份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左图:全球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截至2021年底)
预计到2025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存量有望突破1000GW,我国发改委与能源局对风电与光伏的配储比例要求大约为15%-20%。因此我们假设短期内(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存量有望达到1000GW,每年风光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00GW,配储比例为20%。压缩空气储能因为成本低、安全等优势,有望成为大容量、长时间储能的主流选择,其占比有望快速提升。因此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扩张,带动相关设备需求旺盛,其中空气压缩储能设备装机占总设备比重高达40%。
因此在空气储能领域,沈鼓同样持续发力,2023年沈鼓集团成功中标青海格尔木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青海格尔木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项目为青海省“揭榜挂帅”的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液态空气储能项目。
在经过多年发展之后,沈鼓集团已经成为了我国国之重器的代表型企业,其经营数据同样亮眼,根据相关报道2023年一季度沈鼓集团利润同比增长58.8%,订货同比增长140.3%。这一数字的背后,沈鼓集团成功的国企混改功不可没,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将沈鼓集团选树为全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合典型,纳入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国之重器的成功背后,一定离不开市场化的资本改革所带来的增长效应,从中国中车的诞生到热度正高的成飞借壳中航电测,资本市场的活力是保障国有企业迈入新时代、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力量,而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更要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紧握时代的潮流享受国企混改尤其是国之重器的市场红利。